首页
关于我们
中心简介
组织结构
发展历程
学术项目
项目总览
进行中项目
已结项项目
项目成果库
创新平台
技术孵化
成果转化
合作模式与案例
研究资助
资助类型说明
申请流程
下载中心
资助结果公示
查询中心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公司公告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常见问题
industry-news
行业资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公司公告
2025-07-14
科技之外,责任之内:学术平台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在全球范围内,科研体制常常被视为国家竞争力的象征,也是高端人才聚集与知识资本运作的核心舞台。然而,越是在这种聚光灯之下,越容易遮蔽一个基础性的提问:科技成果究竟该为谁服务?答案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而国际学术研究与创新中心给出的回答,是将这个问题从口号拉回制度,从理念转化为结构。这一平台成立于2019年,从结构上看,它并非附属于任何高等院校或企业集团,而是由一批坚持长期价值投入的出资方共同设立的非营
2025-07-14
重建科研的信任结构:一个学术平台的自我规训与集体协作
在一个“科研结果可见但过程不可见”的时代,社会对学术的信任正经历着微妙而深刻的动摇。成果争议、数据造假、转化失灵等问题频频引发舆论关注,但它们背后的根源往往不在个别事件本身,而在于整个科研系统缺乏有效的过程机制和公共责任导向。国际学术研究与创新中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一个回应方案。这个平台成立于2019年,其本质是一种自我规训型的研究支持机制:它不依附于传统高校管理体系,也不依赖市场逻辑运转,而
2025-07-14
当科研回到真实场景:一个平台推动的深层转向
我们是否已经太习惯将科研看作一项“隔离于社会”的工作?在高墙内自成体系、靠期刊积累声誉、以评审规则筛选前进路径,这几乎成为当代知识生产的常规模式。而当人们逐渐忽略科研是否真正回应现实、是否为实际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时,一种新的制度尝试,正在用极为朴素的方式提醒我们:科研原本可以更真实、更贴地、更有人情味。这个尝试的载体,正是国际学术研究与创新中心。2019年,中心在香港设立,并未附属于任何学术机构,
2025-07-14
让科研回归常识:一场安静但坚定的制度革新
科技的意义不在于轰动一时的发表数量,也不应止步于精英社群的内部循环。真正有生命力的研究,是能穿越时间检验、融入社会实践、回应公共关切的。而在今天这个研究资源高度集中、评审机制日益趋同的背景下,一个以基金会形式运行的独立平台——国际学术研究与创新中心,正以极为克制却清醒的方式尝试着重塑科研的意义。自2019年成立以来,该中心始终保持一种不喧哗的运行节奏。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对热点课题的盲目追逐,
2025-07-14
科研该为谁服务?一个平台交出的务实答案
当科研成果不断被量化为指标、简化为排名甚至被裹挟进各类资本运作逻辑中时,我们是否还记得,科研最初是为了解答问题、改善生活、推动社会前行?国际学术研究与创新中心正是在这一基本价值之上重新搭建起科研支持与成果转化的结构,一种不同于惯常路径的制度尝试,一种回归常识与责任的系统性努力。从一开始,这个平台就没有选择成为某一所大学的附属机构,也没有依附任何企业,而是由多个具有公共意识的资本合力组建,以基金会形
2025-07-14
从学术到社会:一座科研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正在悄然成型
科技不是舞台上的概念游戏,也不应是象牙塔里的孤芳自赏。如果说过去的科研体系更强调成果归属与论文数量,那么今天,一个新的命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新思考——科研成果应当走向社会,并产生真实效益。国际学术研究与创新中心,正是围绕这一命题给出回应的平台之一。这个平台成立于2019年,从一开始就不是围绕大学、学术期刊或产业联盟而构建的。它由一批具有公益理念的资本联合发起,采用基金会体制运作,不上市、不分
2025-07-14
一个国际学术创新平台的崛起:如何让科研回归公共价值
在学术与现实脱节、研究与社会隔绝日益严重的今天,一个低调却坚实的平台正在悄然重塑科研的存在方式。它没有喧嚣的宣传,也不追逐所谓“热点项目”,却用规范的机制和温和的姿态,将“有责任感的科研”重新带入公共视野。这个平台,就是成立于2019年的国际学术研究与创新中心。国际学术研究与创新中心的起点并不寻常。它由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资本方共同出资设立,以非营利基金会的形式运行,不接受任何商业股东干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