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类型说明
国际学术研究与创新中心根据不同研究阶段、研究者群体和社会影响路径,设立多元化的资助类型体系,旨在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具有原创性、跨学科性及公共价值的科研项目。每一类资助均配套明确的申请条件、周期设定、资金额度范围与成果要求,以保障评审公平性与执行透明度。
基础研究类资助
支持面向科学原理、机制探索等具有理论突破潜力的基础性研究,强调研究问题的新颖性与科学价值,适用于高校科研团队、科研机构基础课题组等申请者。资助周期一般为2至3年,项目成果以高水平论文、基础理论构建、核心技术提案为主。
青年学者类资助
面向40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其在独立研究初期探索原创方向或建立研究团队。鼓励提出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的课题内容,强调潜力与学术成长路径。周期为1至2年,资助额度适中,评估重点在于研究设计的清晰度与执行能力。
跨学科合作类资助
鼓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组建联合团队,围绕复杂社会问题或技术挑战进行整合式研究。中心特别重视该类型项目的协同机制与交叉贡献能力,申请要求需提供联合研究框架说明,资助周期最长可达3年。
社会创新试点类资助
支持将科研成果用于解决具体社会问题的试点项目,如教育干预、环境治理、健康管理等。强调成果的实际可行性、可测评性和可复制性,适用于研究者与社会组织、政府部门、企业共同参与的联合申报形式。周期为1年,可延长一次,需提交完整干预设计与评估框架。
国际联合研究类资助
支持境内外高校、机构或专家团队围绕全球议题联合申报,促进国际学术协同与资源共享。需明确各方分工、交流机制与成果共用方式,中心提供研究启动资金与出访交流配套经费,项目周期为2至3年,部分项目可进入后续转化资助通道。
开放探索类资助(试点中)
该类型面向无既定主题、不限方向的自由提案项目,适用于具备独立思考力、研究方案成熟但尚无稳定经费来源的个人或小型团队。采用快审机制,每季度接受评审,资助额度较小,周期为6至12个月,旨在支持新思想萌芽与风险探索。
各类资助类型均需通过中心官网统一申报入口提交,申请人可根据自身研究内容与发展阶段选择最适合的资助类别,同时允许申请人先提交意向书进行适配性评估。中心每年更新资助优先领域,并设有调整通道,确保研究方向与时代需求动态契合。